各鎮人民政府、萬福店農場,各風景名勝區、開發區管委會,縣政府各部門:
《2023年度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2023年4月3日
2023年度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為加快推動隨縣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總體思路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握“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工業經濟“123456”發展新思路,即緊扣“高質量發展”一個主題,錨定“縣域再進位,中部爭百強”兩個目標,做大“經濟開發區、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三大平臺,強化“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產業升級、營商環境”四個支撐,實現“總量、數量、體量、份量、貢獻量”五大突破,實施“傳統產業提升、特色產業強鏈、新興產業壯大、企業技改提能、中小企業成長、企業信用培植”六大工程,圍繞“5511”產業體系堅定不移深化“三抓一優”,不斷提升工業經濟發展水平,為實現爭創“中部百強縣”的戰略目標提供堅強支撐。
二、主要目標
力爭在2023年實現“七個突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2%,突破64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突破100億元,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30億元;外貿出口突破6.5億美元;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26家,新增限額以上商貿單位突破25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家;稅收超2000萬元工業制造業企業突破2家,稅收超1000萬元工業制造業企業突破5家;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突破30%。
三、重點任務
(一)精準實施招商引資。圍繞構建“5511”產業體系,深化產業鏈招商、園區招商,平臺招商,大力實施“回歸工程”,科創園、中小企業創業園“滿園計劃”,舉辦形式多樣的聯誼、推介活動,促進企業回鄉、人才回歸、資金回流。推動隨縣(武漢)離岸科創中心規范運營,孵化一批注冊在隨縣、稅收在隨縣、工作在武漢的科創企業。力爭全年招引億元以上項目50個以上。
(二)全力推動項目建設。聚焦項目建設主戰場,優化完善“周會商、月通報、季評比、年考核”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項目“簽約—開工—建設—投產”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強化日常調度和要素服務保障,著力解決項目建設審批、用地、用工、資金等實際困難,確保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4億元以上。
(三)做大三大平臺。堅持“部門圍著園區轉、園區圍著企業轉、企業圍著項目轉”,整合提升“一區兩園”能級,加快園區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和循環化改造,強化綜合承載功能。推進以先進制造業為方向的縣經濟開發區和以特色產業為方向的石材產業園、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園做大做強,力爭2023年縣經濟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35億元,石材產業園產值突破300億元,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園產值突破250億元。
(四)實施傳統產業提升工程。用好隨縣“稻米油之鄉”金字招牌,打造好“兩香一油”品牌,以湖北現代農業、意亞食品等公司為依托,培育產業集群,重點推進米糠油提取谷維素-阿魏酸脂研發產業化項目、生豬屠宰分割、熟食加工與冷鏈物流產業鏈項目投產達效,力爭糧油食品加工產業2023年產值突破85億元。加大厲山紡織工業園升級改造,打造服裝紡織完整產業鏈,力爭紡織服裝產業2023年產值突破50億元。
(五)實施特色產業強鏈工程。推進香菇產業集群發展,以產業基地為載體、產業集群為依托,打造區域核心品牌。重點依托裕國菇業、耀興大海等龍頭企業,推動隨縣香菇精深加工及出口,構建具有全國競爭力的香菇生產加工出口基地和產品集散地,力爭2023年產值突破105億元。推進石材全產業鏈有序發展,完成花崗巖明陽塘礦區和鉀長石礦權出讓,啟動建設華中石材博覽園、鉀長石科技產業園,推動中潤石材二期、鴻盛石業、華億豐綜合利用等項目建成投產,支持石材企業技改升級、兼并重組,爭取更多市場份額,力爭石材產業產值突破300億元。推進專汽及零部件產業錯位發展,加大企業技改和擴能力度,重點發展房車、電力應急車、環衛車和關鍵零部件,推動長灃(湖北)專用汽車制造、昊飛汽車年產八千噸房車零配件生產線等項目投產達效,力爭2023年產值突破55億元。
(六)實施新興產業壯大工程。圍繞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領域,重點推動泰熠光電高端顯示屏制造項目、坤石特種容器制造項目、福鑫鋼化玻璃生產項目建設,力爭先進制造業產值達到90億元。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優化風光水儲等新能源產業布局,提升風電、光電規模,推進國能長源隨縣百萬千瓦新能源多能互補項目、隨縣徐家灣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等一批新能源項目落地,努力建成綠色綜合能源示范縣。
(七)實施企業技改提能工程。實施企業技改提能工程,聚焦新興產業發展方向,大力實施“機器換人、設備換芯、生產換線”行動,推動工業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服務化、安全化轉型,鞏固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動能。爭取省、市技改政策支持,每年由縣財政拿出專項資金支持技改項目,力爭2023年工業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突破30%。
(八)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實施企業擇優扶強,遴選有發展潛力、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分別納入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企業培育庫,提供有針對性地“專精特新”培育指導工作,力爭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家;加快企業進規培育,各部門加強協作,密切配合,嚴格落實會商制度,加強分類指導和全程幫扶,做好小微企業的定向培育、數據統計和申報進規工作,力爭2023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26家。引導中小企業“走出去”發展創匯經濟,力爭新增出口備案企業突破20家,新增出口實績企業6家。
(九)實施企業信用培植工程。進一步加強企業推介與企業輔導,推動中小微企業入庫,遵循“存量控制,滾動推進”的工作方式,爭取全縣入庫企業達到30家。
(十)健全縣域商業體系。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支持各鎮(場、開發區)改造提升鄉鎮商貿中心、集貿市場、便民商店,增強縣域商業服務能力,構建新型農村消費市場網絡。力爭2023年新建或改造提升鄉鎮商貿中心2個,縣級物流配送中心1個。〖JP〗
(十一)推進企業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科技創新資金扶持,力爭2023年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3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20家,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達到160億元,增加值38.5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2.5%,全年轉化應用科技成果突破7項,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10億元。〖JP〗
(十二)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落實“領導帶部門包企業”工作機制,認真開展“四個一”(“一企一策”和“一事一議”)服務,當好服務企業“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
四、考核調度
(一)完善考核辦法
1.按照縣績效辦制定的考核指標體系,結合我縣實際,對我縣經濟商務指標通過“規企產值”“新增規企個數”“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新增限上商貿企業個數”“外貿出口額”五個指標進行考核。
2.規企產值和新增規企個數合并按100分計分,其中規企產值70分,新增規企30分;限額以上社零總額和新增限上商貿企業個數按100分計分,其中限額以上社零總額70分,新增限上商貿企業30分;外貿出口額按100分計分。
3.每季度對各鎮(場、景區、開發區)經濟商務指標按平均完成進度進行打分,以簡報形式進行通報;年終按照績效辦制定的考核指標體系對各鎮(場、景區、開發區)所承載的目標任務按百分制乘以權重進行考核。
(二)建立調度機制
由縣招商服務中心牽頭,縣發改、科經、財政、稅務、統計等相關部門參加,每月3日、13日、23日組織一次會商調度活動,以“一企一策”現場辦公形式和集中會議會商形式進行,主要對招商項目可行性進行論證,對項目建設、企業生產經營、工業經濟商務運行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行會商研究。落實各部門責任分工,及時解決各環節的“急難愁盼”問題,注重實效、解決“難點”、打通“堵點”、消除“痛點”。
五、政策支持
(一)鼓勵企業進規進限。支持引導經營能力強、效益好的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快成長上規模,對新納入的規上工業企業、限上商貿企業、規模以上服務業,每戶由縣財政一次性獎勵3萬元,每凈增一家規上、限上企業由縣級財政補助鎮(場、景區、開發區)工作經費1萬元,補助縣級主管部門工作經費1萬元。
(二)加大技改支持力度。每年從財政資金安排500萬元支持技改項目,凡新增設備投資額達500萬元以上,在“湖北省工業和技術改造項目管理系統”平臺上完成數據錄入,且進入我縣統計部門工業投資和技術改造項目庫的技改項目,給予實際設備投資額5%的補貼,單個項目補貼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三)鼓勵企業試點示范。對獲得湖北省支柱產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的企業,縣財政一次性獎勵10萬元;對獲得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分別一次性獎勵20萬元、10萬元;對獲得國家級、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的企業分別獎勵20萬元、10萬元;對評定為湖北省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試點示范企業的企業一次性獎補10萬元;持續推進“萬企上云”工程,對獲得省級上云標桿企業的企業,每家獎勵5萬元。
(四)鼓勵企業多做貢獻。對生產經營年度納稅達到500萬元及以上的規上工業制造業企業(不含資源性企業),按照實際納稅額進行獎勵,年納稅500-1000萬元的獎勵5萬元,1000-2000萬元的獎勵10萬元,2000萬元以上的稅收每增加1000萬元增加獎勵10萬元。
(五)鼓勵發展“飛地經濟”。由鄉鎮引進落戶開發區的企業,鄉鎮承擔投入和兌現獎勵的,所有經濟指標及稅收留成歸屬招引鄉鎮;不承擔投入和兌現獎勵的,所有經濟指標歸屬招引鄉鎮,企業繳納稅收的地方留成部分30%歸屬招引鄉鎮,70%歸屬縣人民政府。
(六)支持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對在主板上市的企業一次性獎勵300萬元,對在“新三板”掛牌且實現稅收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
(七)支持市場體系建設。對于建成后達標使用的鄉鎮便民農貿市場,每個一次性獎勵30萬元。
(八)支持企業拓展境外市場。自營出口企業每出口1美元獎勵0.04元人民幣(企業在享受我縣與稅收掛鉤的獎勵政策期間,不再享受此項政策),對首次新開口企業且出口額超過200萬美元的另外給予一次性獎勵2萬元人民幣。對新注冊設立并實際投產的外資企業,直接利用外資500-1000萬美元的,一次性獎勵5萬元;直接利用外資1000萬美元及以上的,一次性獎勵10萬元,利用外資額需經省商務廳認定(企業股本含有國資性質的除外)。
(九)支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對獲得認定的產業技術研究院、重點實驗室的主要參建企業給予獎勵,其中國家級和省級的當年一次性分別獎勵30萬元、20萬元;對獲得認定的省級及以上產業創新聯合體、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研究基地一次性獎勵10萬元;對獲得認定的省級及以上創新型企業、專業型研究所(公司)、企校聯合創新中心、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知識產權示范企業,一次性獎勵5萬元;對獲得認定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給予獎勵,其中國家級和省級的當年一次性分別獎勵10萬元、5萬元。
(十)支持企業研發投入。對首次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獎勵5萬元,重新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獎勵2萬元。年度研發投入超過100萬元(含),且完成年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備案,并享受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按核定研發費用的2%給予獎勵,最高不超過20萬元。
(十一)鼓勵企業產學研合作。對轉化應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其他非產權關聯企業及個人的科技成果投入生產的企業給予其相應補貼。屬于技術交易的,依據其成果有效證件、技術交易合同、交易結算手續,按成果交易額(10萬元以上)的10%給予補貼;屬于技術入股的,依據其成果有效證件、協議文件、股權證明,按成果作價(或股權折算)出資額(10萬元以上)的10%給予補貼;屬于合作開發的,依據其成果有效證件、合作協議、支付憑證,按技術服務費的10%給予補貼。
六、組織保障
(一)提高思想認識。全縣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到做好2023年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的重要性,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埋頭苦干、狠抓落實,確保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促進全縣工業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二)壓實工作責任。各地各部門要根據工作方案確定的工作目標,認真研究分析,摸清底數,做到早謀劃、早落實、早推進,細化工作任務,明確具體工作措施和工作完成時限,全面落實工作責任,做到目標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
(三)強化督察服務。加強對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服務,繼續實施縣級領導聯系重點企業制度,組織開展專題調研督查工作,深入一線調研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難題,督促各職能部門履行助推工業發展政策落地的責任,形成共抓工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本方案自發布之日起執行,此前隨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的關于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同時廢止。
隨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4月3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