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店街道辦事處,各鎮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枝江高新區管委會:
《枝江市支持科技創新供應鏈平臺建設的若干措施》已經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2024年10月28日
(此件公開發布)
枝江市支持科技創新供應鏈平臺建設的若干措施
為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創新第一動力、人才第一資源的作用,加快推進以“用”為導向的科技創新供應鏈平臺建設,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按照上級有關要求,結合枝江實際,制定本措施。
一、支持科創供應鏈線上服務平臺集聚資源
在科創供應鏈線上平臺枝江專區,開展枝江市科技創新、產業、金融、人才、知識產權發展等各類政策發布、兌現全流程線上服務,引導各類創新主體入駐使用線上平臺。(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市科技局、市經信商務局、市人社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金融服務中心、港化集團)
二、支持各類主體通過科創供應鏈平臺開展科技創新活動
(一)鼓勵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支持技術轉移機構、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專業機構和技術經紀人通過科創供應鏈平臺開展企業技術需求撮合,對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實現向企業轉移轉化的,按實際成交額(支持期限內企業實際支付到賬金額、作價投資類投資方實繳注冊資本金到賬金額所對應的科技成果作價投資金額),分別給予職務科技成果完成人、撮合機構、承接企業相應比例的獎勵。其中,對簽訂技術合同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應根據《科學技術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科發政字〔2000〕063號)要求,在技術合同登記機構進行認定登記。(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1.對高校院所職務科技成果完成人:支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枝落地轉化并實現產業化。對成功轉化的科研成果項目按照實際成交額,給予職務科技成果完成人4%資金獎勵,每年每人最高獎勵10萬元。
2.對成果轉化撮合機構:支持各類科技服務機構開展實質性科技服務,與高校院所和企業成果轉化雙方簽訂服務協議,對促成單個成果轉化項目不低于20萬元的機構按照實際成交額的2%給予資金獎勵,每年每家機構最高獎勵30萬元。
3.對轉化成果的企業:支持企業通過科創供應鏈平臺發布技術需求,與高校院所簽訂技術轉讓、技術許可、技術開發等技術合同或者作價入股投資協議。對單個成果轉化項目不低于20萬元的企業按照實際成交額的8%給予資金獎勵,每年每家企業最高獎勵30萬元。
(二)著力建設科技創新平臺載體。支持企業通過科創供應鏈平臺發布技術創新需求,與高校院所、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建設各級各類創新平臺載體。對成功創建的國家級、省級、宜昌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業研究院)、重點(工程)實驗室、企校聯合創新中心等研發平臺,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1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獲得國家級、省級認定,通過科創供應鏈平臺發揮科技創新孵化服務作用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三)加快引育科技創新人才。支持企業、服務機構通過科創供應鏈平臺發布人才需求,招引技術型、管理型、復合型人才。對成功為我市企業引進10名科技人才(與用人單位簽訂1年及以上勞動合同、在枝穩定就業1年以上、按規定繳納社保)的服務機構,經申報認定后按每引進1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獎勵。對企事業單位新引進在枝首次就業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才,3年內發放15—30萬元生活補貼,對緊缺急需人才,可一次性發放到位。對利用科創供應鏈平臺實施雙創戰略團隊項目的企業按照宜昌市政策予以等額配套獎勵。(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人社局)
(四)培育壯大企業創新主體。支持企業通過科創供應鏈平臺對接科創資源,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對通過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給予20萬元獎勵,分兩次兌現,認定文件下發后兌現獎勵總額的80%,有效期滿當年(認定的第三年)確定參加復審兌現余下的20%。(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五)持續優化科技金融服務。支持企業通過科創供應鏈平臺發布資金需求,推動金融機構通過科創供應鏈平臺發布各類金融產品,服務企業貸款融資需求。大力推廣科創貸、科融保等金融產品,鼓勵開展專利權、商標權等無形資產質押貸款,科技設備、應收賬款等動產和權利質押貸款。推廣應用“財政科技創新貸”,建立財政科技創新貸重點支持企業名錄,按年度進行更新。支持企業發行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市財政按照融資規模的1%進行補貼。鼓勵金融機構積極申報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金融服務中心、人行枝江營管部)
三、建立協同聯動工作機制
建立市直相關部門、各鎮(街道)、枝江高新區與科創供應鏈管理公司聯動工作機制,整合全市相關科創服務資源,形成企業服務聯盟矩陣,打造“1+N+9”“地網”服務體系,開展創新需求采集與對接服務,構建“天網”“地網”高效銜接、無縫對接體系,加速供需匹配與資源有效配置。[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市科技局、市經信商務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金融服務中心、各鎮(街道)、枝江高新區、港化集團]
本措施由市科技局負責解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試行1年。市級現有同類政策的,按照“從新不重復”的原則執行。措施執行期間,上級有新規定的,從其規定。上述政策中,第一條“鼓勵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所涉及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由企業自主申報,市科技局、市科創供應鏈管理公司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其它政策兌現均依據《枝江市惠民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實施方案》(枝府辦函〔2021〕5號)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