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區人民政府 (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市屬各企業,各大中專院校:
《關于支持預制菜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菏澤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1月20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于支持預制菜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推進預制菜產業規范健康發展,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全省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魯政辦字 〔2022〕138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現制定如下措施。
1. 支持建設預制菜標準化原料生產基地。充分發揮農業大市優勢,推動預制菜產業向鏈條前端延伸。確保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700萬畝左右、總產量150億斤以上;積極發展設施蔬菜、特色蔬菜,全市蔬菜播種面積不少于300萬畝、產量不低于900萬噸;持續穩定生豬產能,全市規模豬場保有量不低于756家,肉蛋奶年產量穩定在140萬噸左右。鼓勵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與預制菜企業共建標準化原料基地。(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2. 支持做大做強預制菜企業。支持大型企業集團牽頭建設預制菜產業示范園區 (基地),建立完善智能化設計研發、生產加工、冷藏倉儲、分揀配送體系,打造預制菜 “領航型”龍頭企業。強化優質中小企業培育,提高市場競爭力,逐步成為 “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企業。創新推廣 “生產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生產基地+加工企業+電商銷售”“健康數+營養配餐+私人訂制”等模式,發展團餐、電子商務等新業態。鼓勵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創辦、改造預制菜加工企業,提升精深加工技術水平,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到2025年,我市預制菜市場主體數量突破200家,全產業鏈產值超過500億元,培育1家五十億級以上預制菜領軍企業。 (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菏澤銀保監分局)
3. 支持預制菜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支持預制菜企業利用現有冷鏈物流網絡,拓展冷鏈物流服務渠道。引導冷鏈物流企業加快建設冷藏保鮮設施、智能化冷庫區、常溫庫區,指導冷鏈物流企業與預制菜企業對接,創新運輸服務模式,為預制菜產業發展提供冷鏈物流支撐。培育龍頭冷鏈物流運輸企業,支持開展質量認證、信用等級評定和國家 A 級物流企業、星級冷鏈物流企業評估,打造冷鏈運輸服務品牌。支持預制菜企業、冷鏈物流企業購置符合政策要求的冷藏、冷凍運輸車輛。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
4. 支持打造預制菜產業園區。鼓勵各縣區依托資源特色優勢,開發蔬菜、畜牧、水產等新型工業化預制菜,培育招引中央廚房、主食加工等預制菜加工企業,引導企業向預制菜產業園區集聚,打造功能完善、設施完備、服務配套的產業集中區,提升種養規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營銷品牌化水平,打造特色鮮明、輻射力大、帶動性強的產業集群。到2025年,全市建設具有菏澤特色的預制菜產業園1個以上。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5. 支持新上預制菜產業項目。對新上預制菜產業項目總投資額超5000萬元、投資強度超300萬元/畝的,納入省、市重點項目,保障預制菜企業合理用地需求。落實農產品加工、冷鏈儲運、銷售等稅費優惠政策,支持預制菜企業發展。落實產業用地政策,對屬于優先發展產業且用地集約的工業項目和以農、林、牧、漁業產品初加工為主的工業項目,其用地出讓底價可按照不低于所屬土地等別相對應的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70%確定。對冷鏈基礎設施項目,其需求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和有關詳細規劃。(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家稅務總局菏澤市稅務局)
6. 支持預制菜優質品牌打造。深度挖掘特色美食文化資源,鼓勵 “老字號”傳統美食、特色名吃進行預制菜工業化改造,提升餐飲文化品牌效益,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預制菜區域公用品牌,打造菏澤美食文化名片。鼓勵支持預制菜領航企業及其產品參與 “好品山東”區域公共品牌評定、山東省預制菜 “十大品牌、百強企業、千優產品”評選。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
7. 支持拓展預制菜銷售渠道。加強與中國烹飪協會、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等行業協會交流合作,提升我市預制菜知名度。組織開展預制菜產品進平臺、進商超、進食堂等系列活動,探索云對接、云展會、云洽談、云招商等貿易投資促進新模式,開拓預制菜國際國內市場。鼓勵預制菜生產企業加入電商平臺,拓展網上互動、社區團購、直播帶貨、定制生產等模式,打造 “爆款”“網紅”預制菜食品,進行線上展銷展示。大力培育預制菜出口產業集聚區、出口示范企業、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暢通外循環渠道,推動預制菜 “走出去”。(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8. 加強預制菜產業質量監管。圍繞食品安全示范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市 “雙安雙創”要求,以質量提升為著力點,加強預制菜產業監管,定期開展監督抽檢。嚴格落實預制食品生產標準,推動 “明廚亮灶”向預制菜生產車間、中央廚房等加工環節延伸,確保預制菜食品安全。支持預制菜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發揮作用,提高行業自律、自我發展水平。推動預制菜生產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發揮信用監管作用,開展預制菜企業誠信體系評價,加大對違法失信生產經營企業的約束懲戒。 (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
9. 支持預制菜企業科技創新。組織省、市、縣三級專家隊伍,組建科技特派員產業服務團,為預制菜企業在種植、儲存、加工、銷售的各環節提供技術指導服務。充分利用研發經費加計扣除等相關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找準技術難點痛點,聯合知名高校院所開展技術攻關,積極引入預制菜先進成果來我市落地轉化。全力支持預制菜企業申報科研攻關項目,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提升科技創新水平。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
10. 支持預制菜產業人才引育。開展多種形式的行業人才招聘活動,發揮好 “山東菏澤—名校人才直通車”等引才平臺作用,積極與相關重點高校簽訂校地合作協議,為全市預制菜企業招引更多專業人才。鼓勵職業院校 (含技工學校)增設相關專業課程,培養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產業發展相關職業技能人才。鼓勵各縣區依托產業龍頭企業,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建設預制菜 “產學研”人才實訓基地。鼓勵企業在關鍵技術、共性研發等領域引進專業性人才。 (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
11. 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預制菜產業發展推進機制,強化統籌協調,定期會商重大事項,及時解決行業發展問題。各縣區要建立相應協調機制,因地制宜,制定細化落實方案,推動預制菜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
12.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預制菜企業上市掛牌融資、發行債券,對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掛牌的企業,在省財政最高給予一次性獎補200萬元的基礎上,市、縣區財政再給予50萬元的資金獎勵。對符合條件的預制菜產業技改項目等,落實按銀行最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LPR)的35%,給予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的貼息支持政策。對工商資本年實際新增投資1億元以上的預制菜項目,落實省、市、縣區財政聯動按實際新增投資額的1%給予獎補政策。自2023年起,對年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億元、10億元的預制菜加工企業,市、縣區財政給予最高10萬元、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預制菜企業新認定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市、縣區財政給予最高5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預制菜企業新認定為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 “小巨人”企業的,市、縣區財政給予最高200萬元、5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首次成功入選 “好品山東”品牌目錄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企業產品品牌的,市、縣區財政給予最高10萬元、5萬元一次性獎勵。每年對預制菜標準基地新認證或續展的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符合市級農產品質量認證獎補政策的,給予獎勵補助。編制全市預制菜企業、預制菜產品白名單,每年進行動態調整。納入白名單管理、符合相關條件的預制菜企業和產品,享受本政策措施。除另有規定外,上述市、縣區財政共同實施的獎勵政策,獎勵資金按照市、縣區3:7比例分擔。(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
13. 強化預制菜產業金融支持。加強金融信貸服務,發展預制菜產業供應鏈金融,為預制菜生產、加工、倉儲、流通等環節提供多元金融服務。支持金融機構為預制菜產業開發金融專項產品,有效降低企業融資難度和成本。構建預制菜產業發展基金體系,加大對預制菜加工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降低企業融資難度和成本。加強保險保障,鼓勵保險機構與預制菜企業對接,積極開展預制菜特色保險業務,推動金融保險與預制菜產業有機融合。(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人行菏澤市中心支行、菏澤銀保監分局)
14. 強化宣傳推介。大力開展品牌宣傳,挖掘地域文化、區域特色、經典產品,依托 “齊魯靈秀地、品牌農產品” “好品山東”平臺,推動預制菜品牌傳播及形象塑造。加大預制菜科普教育,通過群眾進企業、產品進社區、知識進課堂等形式,倡導預制菜餐飲新風尚。及時總結預制菜產業發展的經驗做法,宣傳推廣典型模式,營造預制菜產業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場監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