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區管委會,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十四五”規劃綱要,以及《河南省“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河南省促進生物經濟發展實施方案》《中共許昌市委許昌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積極承接生物醫藥產業轉移,著力提升創新能力,加快壯大產業規模,促進產業向中高端邁進。經研究,現就加快推進我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發展基礎
生物醫藥產業是我市全力培育扶持的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十三五”期間得到了長足發展,全市重點規劃布局了5個生物醫藥產業方面的重點園區,培育了禹州市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津藥瑞達(許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振德醫療用品有限公司、河南新天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規上醫藥企業37家,2021年全市生物醫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約230億元,行業態勢發展良好。
其中,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許昌市生物醫藥產業園,集聚了富森生物、津藥瑞達(許昌)生物、元化生物等一批生物醫藥企業,逐步形成了以生物醫藥為主導的生產經營及進出口貿易一體化的產業格局,產業規模超過10億元。禹州中醫藥健康產業園,已入駐天源生物科技、潤弘本草、華夏藥材、德草堂、盛世聯邦、煜盛生物等一批醫藥健康企業,形成了從中藥材種植、加工到銷售的全產業鏈條,全市中醫藥產業規模達到80億元。建安區生物醫藥產業園,以化學藥為重點,已入駐了豫辰化工、紅東方、恒生制藥等一批制藥企業,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4家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新三板上市企業2家,園區產業規模超過10億元。長葛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業園,以新天地藥業公司、河南福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以醫藥中間體、原料藥和制劑以及藥用、食品和工業用蠟制品、高檔蜂產品為主體,2021年生物醫藥方面規模超10億元。鄢陵縣醫用輔料產業園,主要依托振德集團打造,主要產品是基礎護理類、感控防護類、造口養護類、壓力與支持固定類、家庭醫護類等大健康系列產品,2021年營業收入約33.6億元,帶動鄢陵縣紡織及衛生材料規模超過100億元。此外,在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魏都區等地布局有一定醫療器械產業,規模超過5億元。
二、主要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著力提升創新能力,加快壯大產業規模,促進產業向中高端邁進。結合我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實際,大力培育本土優勢企業,推進與國內外優勢企業的戰略合作,按照許昌市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工作總體部署,到2025年,力爭實現以下目標:
產業規模顯著壯大。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年均增長20%以上,全市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規模超過500億元,其中中醫藥產業集群規模超100億元。
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建成一批重點實驗室、檢驗檢測中心、生物資源等技術研發和公共服務平臺,省級研發平臺達到2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家以上,力爭規模以上生物醫藥企業研發活動實現100%全覆蓋,創新能力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把生物醫藥產業園區打造成為安全高效、綠色智慧、互聯互通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完善的產業園區,工業廢水集中處理率、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均達到100%。
品牌名片更加閃亮。推動培育2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品牌美譽度的龍頭企業,5家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醫藥工業企業,20個年銷售額億元以上的醫藥產品品牌,把許昌打造成全國“華夏藥都”、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國內重要的生物技術藥研發和生產基地、國家級醫用防護用品生產儲備及出口基地。
三、主要任務
(一)推動創新能力提升
1.大力開展產學研校協同創新。支持重點生物醫藥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和醫療機構,構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工程技術研究-產業化”新型研發機構的產學研校協同創新模式。支持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中國藥科大學等具備技術實力的科研院所在我市設立創新研發中心,開展生物技術成果轉化。(牽頭單位:市科學技術局,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2.加快推動研發活動全覆蓋。加強生物醫藥領域規上企業的指導、幫助,積極申請國家級、省級、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產業技術創新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設計中心、質檢中心等研發平臺,切實提升企業研發能力。(牽頭單位:市科學技術局,配合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禹州市人民政府、長葛市人民政府、鄢陵縣人民政府、建安區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3.加大專業性服務平臺建設。加大第三方專業性服務平臺建設,引進一批專業技術服務機構,積極推動禹州中醫藥第三方檢測中心、博奧潤康公司第三方基因檢測平臺等重點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牽頭單位:禹州市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學技術局)
(二)加快制藥行業轉型升級
1.生物創新藥。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大型醫療機構研發合作,開展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藥物、細胞治療產品、血液制品等研發,引進落地國內相關產品生產企業,加快生物創新藥產業發展。(牽頭單位:市科學技術局、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禹州市人民政府、長葛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鄢陵縣人民政府、建安區人民政府)
2.化學創新藥。支持企業重點發展抗感染、抗腫瘤、抗病毒、心腦血管、消化系統等疾病防治需要的創新藥物,引進落地一批相關藥品生產企業,推動創新藥產業加快發展。(牽頭單位:建安區人民政府、長葛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學技術局、市商務局,禹州市人民政府、鄢陵縣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3.高端仿制藥。針對臨床用量大、銷售額位居前列的已經到期和即將到期的專利藥物,支持骨干企業加強仿制藥技術工藝研發攻關,發展一批品牌通用名藥的仿制藥。積極推進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推動新天地藥業公司、百正藥業公司等相關藥企仿制藥開展一致性評價,不斷增加過評藥品種類,促進仿制藥替代使用。(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醫療保障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禹州市人民政府、長葛市人民政府、鄢陵縣人民政府、建安區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4.原料藥。支持新天地藥業、豫辰藥業等醫藥企業開展原料藥綠色工藝開發與技術攻關,擴大優勢產品優勢,不斷完善延伸下游產業鏈,逐漸實現向高端原料藥和制劑轉型升級。對標國際標準和專利制度,支持重點企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建立跨境研發合作平臺,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快高端綠色原料藥產業化發展。(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科學技術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禹州市人民政府、長葛市人民政府、鄢陵縣人民政府、建安區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5.獸藥。以突出高效、低毒、低殘留為發展方向,依托禹州市黑馬藥業、盛世聯邦等企業,引導獸藥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和品質創新,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競爭力強的獸用創新藥物、現代獸用中藥等產品;有效防治低端產品同質化,不斷優化獸藥產品結構,向獸藥產業集約化發展。(牽頭單位:禹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科學技術局)
6.農藥。支持建安區促進農藥及其中間體快速發展,依托河南紅東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草甘膦生產基礎,推動技術工藝不斷升級,強化延鏈、補鏈、強鏈,形成終端變前端、資源再利用的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產業鏈;推動產品升級換代、開發新的產品。(牽頭單位:建安區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科學技術局)
(三)加快中醫藥產業提質增效
1.促進中藥材種植技術升級。學習亳州經驗,探索組建中藥材研究機構,系統開展道地與優勢中藥材品種的選育、提純復壯、組培脫毒、病蟲害防治、優質高產栽培、測土配方施肥、農機農藝融合等專題研究,以及中藥材種植技術規范及質量標準研究。扶持中藥材種子種苗企業,采用現代生物技術選育一批道地性強、藥效明顯、質量穩定的優良品種,提高中藥材種子種苗質量。(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配合單位: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禹州市人民政府、鄢陵縣人民政府)
2.推動中藥材種植規模穩定發展。依托禹州市中藥種植資源和歷史優勢,積極打造中藥材種植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支持中藥生產企業向中藥材產地延伸,自建或合建中藥材種植養殖基地,采取“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科技”“藥商+種植合作社+藥農”的發展模式,重點支持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禹州半夏、禹州丹參、禹州金銀花等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的道地藥材規模種植。支持禹州在山崗區建設杜仲、連翹、迷迭香萬畝基地,盡快形成全產業鏈。鼓勵中藥材生產企業建設中藥材產地初加工基地,支持天士力集團、鼎信中藥科技公司等相關中藥材初加工基地加快發展。加快鄢陵縣優良杜仲基地建設,種植面積穩定在2萬畝以上。到2025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50萬畝,其中草本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牽頭單位:禹州市人民政府、鄢陵縣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3.大力支持中藥生產企業跨越式發展。依托河南潤弘本草制藥等中藥制劑骨干企業,提升中成藥技術研發和生產能力,加強源于經典名方的中藥新藥開發,加快名優大品種中成藥二次開發、工藝革新和臨床應用,推動中藥新品種產業化發展。做大做強中風回春片、活血壯筋丸等傳統知名品牌,力爭新增1-2個品種進入國家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和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提高主導產品市場占有量,新培育2-3個單品銷售過億元的中藥大品種,打造知名中醫藥產品品牌。支持華夏藥材、天源藥業、青山藥業、千方藥業等知名飲片生產企業,開展中藥有效成分提取、純化和質量控制技術研發。加快超微粉碎、臨界萃取、高壓固相萃取、大孔樹脂吸附等先進技術產業化,完善生產質量和技術標準體系,積極促進中藥生產規范化、規模化,持續推進中藥技術標準化和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化。(牽頭單位:禹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科學技術局、市醫療保障局)
4.重塑禹州中藥材線下專業市場品牌。以禹州中藥材行業發展列入《河南省藥品流通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為契機,高規格打造“禹州中醫藥交易會”平臺建設,強化中藥材集散功能,重塑禹州中藥材專業市場品牌。以“盤活、改造、規范、提升”為目標,推動華中醫藥集團等企業與國內中藥材銷售龍頭企業加強合作,建設以中藥材專業市場為核心、以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為基礎、線上線下交易相結合的中醫藥健康產業園,開辟許昌市中藥材流通新路徑,2025年前打造一個中藥材銷售量20萬噸、交易額100億元以上、標準化規模化的中藥材專業市場。(牽頭單位:禹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科學技術局、市醫療保障局)
5.完善提升“互聯網+中藥材”線上電商平臺。依托中藥材企業現有電商平臺資源,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以及5G技術等互聯網手段,積極整合現有資源,打造禹州本地中藥材線上交易平臺,鼓勵藥企在特色包裝、營銷技巧等方案策劃上下功夫,自主開展線上交易;鼓勵各中藥材企業進一步加強與天貓商城、京東商城和抖音商城等電商平臺的合作,多措并舉打造禹州市中藥材產業快速增長的線上新路徑。(牽頭單位:禹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6.推進中醫藥與康養產業融合發展。大力探索發展中醫藥養生保健、健康養老和旅游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積極做大做強中醫藥健康產業。積極依托禹州道地中藥材、長葛蜂產品制品,從傳統中成藥和中藥飲片生產向功能食品、保健品、日化產品及消毒殺菌產品等領域延伸。培育壯大中藥養生花茶、九蒸九曬產品、迷迭香系列產品、中獸藥產業等新業態發展。充分發揮禹州市被列為河南省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的基礎優勢,創建河南省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推進中醫藥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打造中醫藥養生文化園,開辟中醫藥文化旅游線路,切實增強禹州市中醫藥文化實力、魅力和影響力。(牽頭單位:禹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民政局、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商務局,長葛市人民政府)
7.積極打造數字中醫藥服務體系。以現代物聯網技術、AI技術為依托,積極打造集人才培養、科研創新、醫療服務、藥械流通、健康管理等為一體的數字中醫藥服務體系。依托全市優質中藥材資源,優選龍頭企業,共同建設魏都區中藥材線上線下交易平臺,力爭成為華夏藥都的新“櫥窗”。加快魏都區“中醫藥健康島”等項目建設,發展“中醫藥+健康大講堂”“中醫藥+健康體檢館”“中醫藥+膳食館”“中醫藥+養生體驗館”等多種新模式,在線上打造中醫藥文化專區、云上峰會、中醫藥博覽峰會等新媒體項目,打造以魏都區“中醫藥健康島”為中心、與各地中醫藥產業全方位合作的新平臺,進一步形成系統的中醫藥文化體系。(牽頭單位:魏都區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醫療保障局)
(四)加快醫療器械和醫用衛材發展
1.大力發展醫用衛材產業。依托鄢陵產業基礎,支持相關醫用衛材企業不斷提高生產能力,加快振德醫用敷料等相關產業園建設,加快推進產業鏈關聯企業入駐園區,打造省內重要的醫用耗材生產基地。(牽頭單位:鄢陵縣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2.積極發展高端醫療器械。依托鄢陵縣、魏都區、建安區、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現有產業基礎,支持博奧生物集團、京益求精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將更多產品和產能落地許昌;積極開展可穿戴設備、移動醫療設備、醫用傳感器等智慧醫療產品和康復輔助器具中高端產品等產品的研發,引進落地國內相關產品生產企業,加快高端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四、主要支持政策
(一)要素保障政策
1.強化土地供應。通過科學規劃、盤活存量、“騰籠換鳥”等多種方式,進一步拓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空間,合理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切實保障生物醫藥項目用地需求。鼓勵各產業園區在符合規劃及規劃環評條件下建設滿足生物醫藥研發和生產企業需求的標準化廠房。統籌平衡用地、用能、環境容量等指標,科學規劃布局生物醫藥生產基地。(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配合單位: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2.強化環評支撐。指導各產業園區結合各自發展實際,適時開展規劃及規劃環評修編工作,合理確定產業發展方向,明確生態環境準入要求,加快推進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為項目入駐打下堅實基礎。加強產業園區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落實環評內容簡化和告知承諾審批要求,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序,提升審批效能,強化重大項目環境容量指標等環保要素保障。(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配合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禹州市人民政府、長葛市人民政府、鄢陵縣人民政府、建安區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3.強化用能保障。鼓勵各地結合用能實際和新上項目情況,統籌調配能耗指標,確保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用能需求。對重點生物醫藥產業項目要開辟能評審查綠色通道,加速項目前期手續辦理進度。(牽頭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配合單位:禹州市人民政府、長葛市人民政府、鄢陵縣人民政府、建安區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二)資金支持政策
1.加強基金引導。發揮政府產業基金的投資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投向生物醫藥產業。積極爭取省生物醫藥新材料基金以股權投資方式支持生物醫藥創新項目研發、標準廠房建設和重大項目引進。鼓勵“許昌英才創新創業股權基金”以及我市各類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和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生物醫藥產業項目支持。支持生物醫藥龍頭企業組建設立生物醫藥領域的投資基金,引導其他社會資本扶持新藥、創新醫療器械項目及產業園區建設。(牽頭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金融工作局、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2.中藥材種植補貼。經驗收合格的新建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規模達到50畝、100畝,按相應不超過10萬元、20萬元獎補;對連片種植50畝以上道地中藥材農戶,經驗收合格后按每畝不超過200元,最高限額20萬元獎勵;對獲得縣級以上示范社認定的合作社,按每個不超過5萬元獎勵;對于新認定國家級和省級中藥材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給予建設單位不超過100萬元、5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以上所需資金由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統籌安排。(牽頭單位: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科學技術局、市財政局)
(三)項目支持政策
1.支持新上生產性項目。對總投資1億元以上的新建生物醫藥生產項目,項目建成投用后,按照不超過項目新增設備投資額的5%給予補貼,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補貼用于水電費用補貼、研發費用資助、貸款貼息等綜合配套支持。所需資金由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統籌安排。(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財政局)
2.支持新上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對總投資額超過5000萬元的新建生物醫藥方面的倉儲、智能化倉儲、保稅倉儲等物流公共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符合《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支持現代物流強省建設若干政策的通知》規定條件的,積極爭取省級資金補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牽頭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財政局,配合單位: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3.支持加強鄉村振興項目謀劃。對具有較好資源稟賦、良好市場前景、帶動增收能力強、聯農帶農富農機制成熟的中藥材種植、加工方面項目,符合條件的,納入特色產業發展項目庫、縣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庫。(牽頭單位: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財政局)
(四)創新發展政策
1.支持醫藥產品納入醫保。支持符合條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適宜中醫醫療服務的中藥產品(含中藥制劑、新型飲片)和創新醫療器械等,按規定幫助企業申報納入醫保支付目錄。(牽頭單位:市醫療保障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支持高端仿制藥生產。對在全國同品種前3家通過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企業以及按期通過評價企業,積極爭取省財政一次性給予100萬元的專項獎勵。對符合條件的企業藥物研發費用,按照有關規定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3.鼓勵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產品研發并在許昌市實現產業化。用好用足《許昌市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獎勵政策》相關政策,對按期通過國家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企業,給予一次性50萬元的獎勵;對生物制品1—3類(治療和預防)、化學藥1—3類、中藥1—4類,獲得臨床實驗批件的企業給予一次性50萬元獎勵,獲得生產批件的企業給予一次性100萬元獎勵;對獲得醫療器械體外診斷試劑類3類及醫療器械2—3類注冊證書的企業給予一次性50萬元獎勵。(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稅務局、市科學技術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醫療保障局)
4.鼓勵生物醫藥企業高端化特色化發展。按照《許昌市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獎勵政策》相關規定,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給予100萬元獎勵。對新獲得國家級、省級質量標桿的企業,分別給予100萬元、3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綠色設計產品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30萬元獎勵,新認定的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市科學技術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醫療保障局)
5.鼓勵生物醫藥企業強化研發創新活動開展。充分利用《許昌市科技創新獎勵若干措施》相關政策,對新認定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給予建設單位一次性20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省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給予建設單位一次性10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工業設計中心,給予建設單位一次性2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市級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給予建設單位一次性5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院士工作站、中原學者工作站,給予建設單位一次性100萬元的補助;對新認定的國際聯合實驗室、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給予建設單位一次性100萬元的補助;對新認定的省級創新型龍頭企業、“瞪羚”企業和綠色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給予2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雛鷹”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對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5萬元獎勵。(牽頭單位:市科學技術局,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稅務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醫療保障局)
(五)企業培育政策
1.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對首次進入中國醫藥工業百強的企業,給予3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單品種年銷售收入首次突破5億元、3億元、1億元的藥品和醫療器械,分別按不高于50萬元、30萬元、20萬元進行獎勵。以上所需資金由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統籌安排。(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市財政局)
2.支持企業上市發展。在許昌市轄區內依法進行工商注冊和稅務登記的生物醫藥方面企業,用好用足許昌市對上市(掛牌)企業獎補辦法(許政辦〔2022〕32號)相關政策。在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上市或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簡稱“新三板”)掛牌的,可享受上市(掛牌)獎補政策;對向河南證監局申請境內主板、北交所、創業板、科創板上市輔導報備并獲受理的(或向中國證監會上報境外上市備案申請并獲無異議函的)企業,給予15萬元企業上市前期推動資金;對向中國證監會(或境內外上市所在地證券交易所)上報審核材料并獲受理的企業,給予30萬元企業上市中期推動資金;對在境內(主板、北交所、創業板、科創板)、境外(主板、創業板)成功發行上市,或借殼上市成功并將其上市公司注冊地遷至我市的企業,給予150萬元獎補資金。(責任單位:市金融工作局、市財政局)3.支持企業擴大生產。對上市許可持有人委托我市生物醫藥企業生產其所持有產品,且銷售稅收結算在我市的,按不超過該品種較上年新增銷售收入的1%、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給予獎勵;對中標國家藥品集中帶量采購且采購金額超過1億元的品種,按每個不超過300萬元進行獎勵。以上所需資金由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統籌安排。(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市財政局)
(六)人才引進政策
1.用好用足“許昌英才計劃”3.0版政策體系。從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為生物醫藥產業領域高端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務,符合條件的可參加人才認定,并按照規定享受相應支持政策,助力在許創新創業。(牽頭單位:市委人才辦,配合單位: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學技術局、市教育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完善引才機制。進一步完善優化柔性引才機制,創新引才育才方式,對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具有戰略性、開創性的頂尖創新創業人才項目,或擁有一定自主知識產權的特殊領軍人才,經人才認定或“一事一議”有關程序后,可享受獎勵補貼、編制使用、住房保障、醫療保健、配偶安置、子女入學、交流聯誼等相應支持政策和待遇。(牽頭單位:市委人才辦,配合單位: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學技術局、市教育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健全生物醫藥產業鏈專班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專班領導協調指導作用,統籌推進全市生物醫藥產業鏈現代化提升工作。專班成員單位要按照各自職責,合力推進產業鏈現代化提升工作。(責任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科學技術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醫療保障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二)完善工作機制。完善和落實產業鏈工作推進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安排產業鏈重點事項,按月調度“四個清單”,實行跟蹤推進、動態調整。各地各部門要細化重點事項和重點項目推進舉措、時間節點、責任單位等,按時報送進展情況。專班將持續開展督促指導工作,加強對各單位工作開展情況的跟蹤問效,發送提醒函,對工作推進不力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對工作推進積極的單位進行表彰。(責任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科學技術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醫療保障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三)建立政策支撐機制。對本意見所制定的生物醫藥扶持政策,各單位要按照各自職責,認真研究落實,盡快研究制定扶持體系。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建立考核機制,對市直各單位、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對本意見落實情況進行督促考核,力促落實到位。(責任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科學技術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醫療保障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四)強化產業鏈精準招商。依托禹州市醫藥健康產業園、許昌市生物醫藥產業園等重點園區,對標生物醫藥產業發達地區,結合園區發展規劃,制定產業鏈招商圖譜,謀劃招商項目,積極引進國內外醫藥龍頭企業設立生產基地。加大對具有核心技術的創新團隊引進力度,培育一批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企業。(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學技術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本意見自公布之日起實施,有效期三年。本意見按其他相關文件實施的獎補政策,如有調整按調整后政策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