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漳河新區,屈家嶺管理區,荊門高新區,市政府各部門:
《荊門市推動工業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荊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9月30日
荊門市推動工業領域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的決策部署,加快推動荊門市工業企業開展新一輪大規模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以大規模設備更新為抓手,堅持市場化推進、標準化引領、軟硬件一體化更新,以高端化躍升、數字化改造、綠色化轉型、安全化提升為重點,實施新一輪千企千億技改,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著力構建荊門“4211”現代產業體系,為荊門加快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打造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重要支點城市提供堅實支撐。
2024年,全市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0%以上。到2027年,全市工業技術改造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30%以上,占工業投資比重達4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實現全覆蓋,重點行業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創新產品加快推廣應用,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
二、重點任務
(一)實施先進設備更新行動。
1.加快落后低效設備替代。針對工業母機、儀器儀表、農機裝備、紡織等生產設備整體處于中低水平的行業,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超期服役老舊設備,以大規模設備更新推動傳統產業制造煥新。重點推動工業母機行業更新服役超過10年的機床或關鍵零部件等,鼓勵開發高檔數控機床、先進成型設備及成組工藝線;儀器儀表行業更新數控加工裝備、檢定裝備等;農機裝備行業更新柔性剪切、成型、焊接、制造生產技術及裝備等;紡織行業更新轉杯紡紗機等短流程紡織設備,細紗機、自動絡筒機等棉紡設備。(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政府國資委,各縣市區,以下均需各縣市區落實,不再逐一列出)
2.加快高端先進設備應用。聚焦汽車、動力電池、生物醫藥、光伏等生產設備整體處于中高水平的行業,鼓勵企業更新一批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進設備,以設備升級推動新興產業提質上量。重點推動汽車行業更新高效率徑向鉚接機、電動擰緊機、插磁鋼機、輕量化鐓壓成型線、動平衡機、五軸切削機床、大型鑄造設備等核心裝備;動力電池行業生產設備向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升級,重點更新模切機、焊接機、注液機、攪拌機、堆垛機、輥壓分切一體機及正負極涂布機模頭等;生物醫藥行業實施萃取提取工藝技改,更新蒸發器、離心機、新型干燥系統、連續離子交換設備、反應器等;光伏行業更新大熱場單晶爐、高線速小軸距多線切割機、多合一鍍膜設備、大尺寸多主柵組件串焊機、自動削邊機、自動裝框機等先進設備。(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
3.加快試驗檢測設備升級。聚焦綠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裝備等重點行業和儲能、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研發突破,加快建設試驗檢測類服務平臺,圍繞設計驗證、測試驗證、工藝驗證等中試驗證和檢驗檢測環節,更新智能檢測、電子測量、試驗臺等儀器設備,提升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政府國資委)
(二)實施數字化轉型行動。
4.加快智能制造裝備推廣。依托市數字經濟生態聯盟,搭建數字技改項目咨詢診斷高標準服務平臺,分行業、分規模、分階段為制造業企業開展智能制造轉型推廣、數據安全、DCMM貫標培訓,推進智能制造裝備與自動化裝配線集成應用,圍繞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全過程開展智能化升級,優化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支持重點企業率先建設5G工廠,鼓勵工業企業上云用云。(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
5.加快數實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推動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制造環節深度應用,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引導企業開展網絡化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制造新模式。深入實施“互聯網 制造業”行動,推進信息技術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質量管理、安全生產、節能降耗等各環節的應用,推進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和試點示范申報。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作用,引導大型集團企業、工業園區接入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帶動上下游企業同步改造,打造智慧供應鏈。(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
6.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工業互聯網、5G、千兆光網等新型網絡基礎設施規模化部署,依托遍布城鄉的通信鐵塔,逐步建立我市全域智能感知網絡,為“智慧城市大腦”提供前端數據支撐,加快“雙千兆”網絡建設,擴大網絡覆蓋范圍,促進智慧應用賦能行業提質增效。(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數據局)
(三)實施綠色裝備推廣行動。
7.加快生產設備綠色化改造。深入實施工業領域及重點行業碳達峰方案,對標重點行業和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標桿水平、環保績效A級水平,鼓勵企業應用綠色工藝技術裝備和高效環保設施。圍繞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工序產品能效水平,創建一批能效“領跑者”企業。建材行業以現有水泥、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玻璃纖維等領域減污降碳、節能降耗為重點,改造提升原料制備、窯爐控制、粉磨破碎等相關裝備和技術;化工行業加快高效催化、過程強化、高效精餾等工藝技術改造,以及廢鹽焚燒精制、廢硫酸高溫裂解、高級氧化、微反應、煤氣化等裝備改造。全面推行綠色制造體系,建立市縣(市、區)聯動培育機制,制定綠色工廠梯度培育實施方案,到2027年,新增國家級綠色工廠8家。(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
8.提升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水平。對照《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和準入水平(2024年版)》,遴選一批高效節能裝備,聚焦鍋爐、電機、變壓器、空壓機、換熱器、泵、大型風機等重點用能設備,加快更新換代和改造提升,積極推廣應用能效二級及以上節能設備,推動各領域重點用能設備能效升級。(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
9.提升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以主要工業固廢產生行業為重點,更新改造工業固廢產生量偏高的工藝,升級工業固廢和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設備設施,提升工業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面向化工、建材、紡織、食品等已出臺取(用)水定額國家標準的行業,推進工業節水和廢水循環利用,改造工業冷卻循環系統和廢水處理回用等系統,更新一批冷卻塔等設備。(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湖泊局)
(四)實施本質安全水平提升行動。
10.推動化工行業老舊裝置安全改造。支持化工行業企業推廣應用連續化、微反應、超重力反應等先進適用工藝技術,加快老舊裝置更新改造;推動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等在生產線操作、倉庫運維、設備巡檢維護等環節的應用。(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
11.提升民爆行業本質安全水平。推動民爆物品生產線技術升級改造,重點對工業炸藥固定生產線、現場混裝炸藥生產點及現場混裝炸藥車、雷管裝填裝配生產線等進行升級改造,以危險作業崗位無人化為目標,實施“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和“機器人替人”工程,加大安全技術和裝備推廣應用力度,提升民爆行業本質安全水平。(責任單位:市經信局)
12.推廣應用先進適用安全裝備。圍繞安全應急監測預警、消防系統與裝備、安全應急智能化裝備、個體防護裝備等升級改造,推廣安全裝備在重點領域的應用和配備。圍繞工業生產安全事故、地震地質災害、洪水災害、城市內澇災害、城市特殊場景火災、森林草原火災、緊急生命救護、社區家庭安全應急等重點場景,推廣應用先進可靠安全裝備。(責任單位:市應急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
(五)實施供給能力提升行動。
13.提升供給服務能力。鼓勵優勢產品生產企業進一步提高標準、提升質量、創新迭代、擴大產能,加大推廣普及力度,幫助企業開發應用場景。根據行業發展及市場需求,分行業領域開展產業鏈上下游供需對接活動。找準強鏈、補鏈方向,精準繪制高端裝備產業招商圖,推動產業鏈配套閉合、上下游協同發展。(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協調。加強市縣(市、區)協同,指導各地認真梳理工業領域設備更新需求、設備供給情況,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細,形成目標同向、行動同步的整體性推進工作格局。加強部門協同,市經信局會同相關市直部門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定期研究推進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工作。加強政企協同,引導各工業企業積極參與設備更新,做好項目謀劃,理清要素需求。加強銀企協同,搭建銀企設備更新溝通服務平臺,提供專項金融服務,滿足企業設備更新融資需求。(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數據局、市審批局、人行荊門市分行)
(二)強化項目儲備。廣泛組織動員,對企業項目和融資需求進行摸底,建立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再貸款項目清單,重點梳理項目建設內容、開完工預期時間、擬新上設備投資額、項目資金需求及方式等,加快推動前期條件落實。按要求每2個月更新報送一批項目,形成滾動申報機制。(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人行荊門市分行)
(三)強化督促指導。將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情況納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考核體系。建立完善工業技術改造投資“月通報、季督導、年考核”工作機制,每月通報各縣市區工業技術改造投資排名情況,對增速連續兩個月排名靠后的縣市區進行約談;每季度對各地工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工作突出問題開展督促指導,聚焦年度目標任務,分析存在問題、研判投資形勢、解決實際問題。(責任單位:市經信局)
附件:荊門市推動工業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支持政策
附件
荊門市推動工業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
支 持 政 策
一、積極爭取國家、省級政策支持。貫徹落實國家、省級設備更新相關政策措施,爭取符合條件的項目獲得中央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再貸款、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省級制造業高質量專項等資金支持,把政策紅利轉化為設備更新實效。(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財政局)
二、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對制造業企業生產性設備總投資500萬元以上且在三年建設有效期內的技術改造項目,按照生產性設備購置額的10%給予補助(新能源動力儲能電池行業企業,補貼標準為12%),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400萬元,以“機器換人”為主的智能化技術改造項目單個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原則上鼓勵生產性設備投資2000萬元以上的技術改造項目申報省級財政支持。(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財政局)
三、推進創建試點示范。對獲得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稱號的,給予3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獲得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省級服務型制造試點示范、省級技術創新示范、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省級綠色工廠的企業,給予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獲得省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稱號的,給予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獲得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的企業,給予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獲得省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的企業,給予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財政局)
四、推廣應用創新產品。被列入國家《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的裝備及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產品,被審核認可且最近一年已有銷售的,給予生產企業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財政局)
五、加大智力支持力度。每年選聘20名左右科技人才,對口擔任中小微企業“科技副總”,指導企業技術改造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期內給予每名“科技副總”工作保障經費 5 萬元。(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財政局)
六、增強資源要素保障。加強工業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要素資源保障,涉及用地、用能等需求優先納入保障范圍;對不新增土地、以設備更新為主的技術改造項目,推廣承諾備案制,簡化前期審批手續。(責任單位:市審批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
七、促進技改和設備更新落地見效。對實施設備更新改造后年營業收入達到1000億元、500億元、100億元、50億元的裝備制造、家電等工業企業,分別給予1000萬元、500萬元、200萬元、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獎勵資金在省級財政兌付50%的基礎上,剩余50%按財政體制分級負擔。(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財政局)
本政策涉及的各類獎補資金,按現行財政體制分級負擔。已獲得國家、省級、市級財政投資類資金支持的項目,市級技改專項資金不再重復支持。本政策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荊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9月30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