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管委會,市級各雙管單位,市直各事業、企業單位:
《南寧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2023—2025年)》已經市十五屆人民政府第7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南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1月18日
南寧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
(2023—2025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系列決策部署,按照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總體要求,以及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相融合的戰略部署,根據《財政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財建〔2023〕117號)、《南寧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實施方案(備案版)》等文件精神,進一步細化工作舉措、優化扶持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加快用數字化手段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通過搭建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推進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鋁精深加工、電子產品制造、生物醫藥、家具及人造板、食品飲料等6大細分行業共314家試點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實現規上企業數字化水平二級以上比例達到90%以上,規下企業數字化水平二級以上比例明顯提升。開發一批特色鮮明、功能優秀的數字化轉型“小快輕準”產品和解決方案,打造一批數字化轉型“小燈塔”企業,提煉一批“鏈式”轉型典型案例,引育一批優質數字化服務商。通過示范帶動、看樣學樣、復制推廣,全面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工作目標總表見附件)
二、總體思路
按照“116+N+X”的模式,聚焦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痛點難點,解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不愿轉、不會轉、不敢轉”問題,分行業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即:建設1個南寧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建設1個南寧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應用推廣中心,分行業組建6支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團隊,推進實施“N(共性需求)+X(個性需求)”(以下簡稱“N+X”需求)相結合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三、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2023年10月—2023年12月)。
1.召開工作動員大會。組織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各有關單位、數字化服務商召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動員大會,宣傳相關政策,提出工作要求。
2.建立服務商資源池。向全社會公開遴選一批具有細分行業經驗,診斷、研發、實施能力突出的數字化服務商,建立數字化服務商資源池。
3.制訂扶持政策措施。按照“企業出一點、服務商讓一點、政府補一點”的原則,制訂出臺政策措施,規范資金使用,支持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工作,支持數字化服務商提高能力水平,推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4.搭建服務平臺。依托南寧市工業促進和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對標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平臺,搭建南寧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
5.建立專家智庫。組織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和研究經驗的專家,為遴選、診斷、實施、提煉案例、推廣、驗收等各階段的數字化轉型工作提供智庫支撐。
(二)實施階段(2023年11月—2024年12月)。
1.開展數字化轉型培訓。通過線上線下開設培訓班、赴標桿企業現場交流、舉辦沙龍研討等多種形式,對企業負責人及數字化管理運營人員進行培訓,推動企業主要負責人樹牢數字化思維理念,提升管理人員數字化管理運營能力,持續加強數字化轉型人才隊伍建設。
2.組織服務商開展入企診斷。分行業組織數字化服務商按照統一的標準、服務流程、指標要求,開展數字化轉型入企診斷并形成診斷報告,做到“一企一報告一建議”,進一步細化分行業“N+X”需求。
3.實施數字化轉型項目。分行業組織企業和服務商開展供需對接,組建6支數字化服務商團隊,推廣SaaS化(軟件即服務),遴選“小快輕準”產品和解決方案,分行業推進產品(方案)應用,以及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鏈式”轉型等項目建設。
4.提煉數字化應用場景。提煉企業在工業設計、制造、營銷、金融服務等關鍵領域的數字化應用場景,利用區塊鏈、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賦能工業生產全生命周期,實現關鍵領域、重點環節的智能化管控、柔性制造、虛擬仿真、數據分析和挖掘。
(三)推廣階段(2024年5月—2025年7月)。
1.建設南寧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應用推廣中心。強化供需對接、線上線下展示等平臺功能,提升SaaS服務能力,多渠道開展應用推廣。
2.引育優質服務商。加大數字化服務商引進培育力度,評選優秀服務商,在供需對接中優先推薦,培育服務能力強、研發能力突出、業務領域全面的優質數字化服務商。
3.推廣“小快輕準”產品和方案。重點面向訂單、運營、設備管理等領域,聚焦細分行業中小企業生產制造環節關鍵需求,分行業評選建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優秀“小快輕準”產品和解決方案庫,向行業內其他企業復制推廣。
4.推廣樣板企業經驗。打造細分行業數字化轉型“小燈塔”企業,將企業取得的成效經驗在行業內進行復制推廣,加快全行業中小企業的“看樣學樣”。
5.推廣“鏈式”典型案例。提煉細分行業龍頭企業、鏈主企業“鏈式”轉型典型案例,突出供應鏈賦能、平臺賦能等促進行業上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四)驗收階段(2024年6月—2025年底前)。
1.開展項目驗收。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企業數字化水平評測標準,結合每年的任務及考核指標,項目屬地工信部門組織開展評測驗收。
2.開展工作總結。開展數字化轉型階段性工作總結,梳理各項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遴選優秀標桿、案例、模式,全面完成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的指標任務和績效評價。
四、重點工作
(一)搭建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
按照政府搭平臺、平臺引機構、機構服務企業的模式,建立“政府+企業+服務商+金融機構+智庫”公共服務體系,以“數字化轉型駕駛艙”數字服務云系統和“應用推廣中心”為抓手,匯集數字化轉型資源,面向中小企業提供政策解讀、專項培訓、供需對接、融資增信、應用推廣和成果展示等公共服務,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工作。
(二)建立數字化服務商資源池。
遴選一批具有細分行業經驗和能力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建立服務商資源池,落實動態調整機制,引育一批優質數字化服務商。按需推廣、開發“小快輕準”產品和解決方案,建立產品庫及供需對接平臺,引導服務商“讓一點”,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成本。
(三)推動數字化項目實施。
持續開展企業和服務商的供需對接,鼓勵企業加大投入力度,分行業組織6支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團隊,基于“N+X”需求分類開展應用“小快輕準”產品和解決方案、SaaS化服務,開展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等項目建設,在工業設計、智能制造、柔性制造、數字化營銷、數字金融服務等關鍵領域提煉更多的數字化應用場景,促進“鏈式”轉型。將列入扶持范圍的中小企業納入南寧市工業領域工控安全監測平臺,落實企業安全防護主體責任。
(四)建立數字化轉型金融服務體系。
強化金融供給,構建高頻常態化政金企對接機制,將數字化轉型企業納入“白名單”,批量向合作金融機構推薦,引導金融機構聚焦數字化轉型加大信用貸款支持。創新“數轉貸”融資模式,在企業投入一定自有資金實施數字化轉型項目的基礎上,由南寧市“兩臺一會”中小企業投融資服務平臺以增信、風險補償等方式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企業融資支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推動我市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平均年化擔保費率不高于1%,降低企業擔保費用成本。鼓勵企業用好用足“桂惠貸”政策,緩解企業數字化轉型融資貴難題。
(五)開展數字化轉型案例推廣。
建設南寧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應用推廣中心,同時匯聚一批數字化轉型“小快輕準”產品及方案、 “小燈塔”樣板、“鏈式”轉型典型案例、優質服務商等,按照輕量化改造、高性價比服務、短工期實施、可復制性原則,提煉數字化改造可復制推廣的工程樣本。按照“規上先行、規下跟進、分批實施”原則,將樣本企業經驗在試點區域的行業內進行局部復制推廣,待取得成效后,批量化復制推廣到全市相同行業,加快全行業中小企業的“看樣學樣”,推動數字化轉型成果復制推廣。
(六)組織數字化改造評估驗收。
市級相關部門將組織專家、第三方評估機構,按照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評定標準,開展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貫標評測,開展重點項目驗收工作,同時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也組織專家組開展轄區內項目評估驗收,確保通過驗收的企業數字化水平達到二級及以上。項目驗收結果將作為6支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團隊績效評價的重要依據。南寧市將按照實施步驟分階段對數字化轉型工作整體情況進行績效評價,評價結果作為國家驗收工作重要依據。
五、支持措施
(一)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項目建設。對中小企業申報的數字化轉型項目,通過項目驗收后給予財政資金補助。其中,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和電子產品制造行業項目,按不超過軟硬件和服務支出總額的30%給予補助;鋁精深加工和生物醫藥行業項目,按不超過軟硬件和服務支出總額的40%給予補助;食品飲料和家具及人造板行業項目,按不超過軟硬件和服務支出總額的50%給予補助;非試點行業項目,按不超過軟硬件和服務支出總額的20%給予補助。單個項目補助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對行業數字化轉型具有明顯帶動作用的重大項目,給予專項資金支持。
(二)支持中小企業和數字化服務商能力建設。對首次通過DCMM(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CMMM(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CMMI(軟件成熟度)三級以上(含三級)認證的中小企業、數字化服務商給予一次性獎勵30萬元。
(三)支持“小快輕準”產品培育。開展優秀“小快輕準”產品和解決方案的評選。對市級以上優秀“小快輕準”產品和方案、SaaS化服務,給予一次性30萬元獎勵,單個數字化服務商獎勵不超過50萬元。
(四)開展優秀案例評選。開展市級優秀案例評選活動,對入選的優秀數字化應用場景,每個獎勵20萬元;對入選的優秀燈塔工廠、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每個獎勵30萬元;對評價指標處于全區領先水平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每個獎勵50萬元。對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鏈式”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集的案例,每個獎勵50萬元。
(五)開展優秀數字化服務商評選。每年開展優秀數字化服務商評選,對獲國家部委、自治區、南寧市認可(表彰)的優秀數字化服務商分別給予30萬元、20萬元、10萬元一次性獎勵。
(六)支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安排資金支持南寧市工業促進和中小企業服務中心進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平臺建設,并通過平臺開展入企診斷、人才培訓、進度監理、推廣應用、評測認定、安全評估等工作。
六、職責分工
(一)市工信局:統籌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負責制訂全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建立服務商池,建立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數字化轉型工作考核體系,明確工作重點,指導并協調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項目;搭建南寧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指導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項目驗收。
(二)市財政局:負責統籌安排專項資金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導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加強對數字化轉型工作的資金保障力度。
(三)市大數據發展局:負責協助做好南寧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的數據互聯互通、企業“上云上平臺”以及典型“鏈式”轉型案例的復制推廣。
(四)市科技局:負責指導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協助開展數字化轉型成果轉化應用推廣。
(五)市人社局:負責落實相關人才政策,支持數字化轉型人才培養。
(六)市金融辦:負責落實“桂惠貸”、政府性融資擔保等財金聯動政策,強化南寧市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政金企對接功能,引導域內金融機構給予融資支持,擴大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融資渠道。
(七)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工作職責:
成立推進工作小組,負責組織轄區內試點企業參加前期調研、數字化診斷、供需對接活動等,組織開展轄區內的數字化轉型項目實施、監管、驗收、績效評價、資金撥付等。
七、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成立由市領導牽頭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專班,結合地方和行業實際,加強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體系建設工作的組織協調和工作統籌。引入國內知名的數字化轉型咨詢機構作為后盾單位,為南寧市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智庫服務。
(二)政策保障。
制訂出臺支撐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政策體系,圍繞支持企業智改數轉,在支持服務商優化服務、加快搭建公共服務體系、形成公共服務平臺等方面加大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工作開展。
(三)資金保障。
按照“企業出一點、服務商讓一點、政府補一點”的原則,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安排不低于80%的獎補資金用于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工作,安排不高于20%的獎補資金支持服務商服務能力建設等。市本級按照1:1.5給予地方配套資金支持,列入當年度工業發展資金計劃。建立“政府+銀行+企業+服務商”聯動資金保障體系,根據財政部對資金使用的相關規定,充分發揮中央專項資金和市財政的引導帶動作用,鼓勵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出臺本轄區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專項政策。加強資金的統籌使用,采取財政補貼、股權投資、貼息等多種方式支持。同時,通過設立數字化轉型貸方式,推動金融機構提供信用貸款等金融服務,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數字化轉型,為企業獲得融資增信。
(四)機制保障。
建立“政府+企業+智庫+服務商+金融機構”的“五位一體”推進協調機制,以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為出發點,由政府各級部門組織協調,依托第三方智庫智力支持、數字化服務商數字化改造服務能力和金融機構融資支持,形成工作合力整體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
(五)人才保障。
有效整合利用專家智庫、協會聯盟、服務商、高校院所、第三方機構等資源,豐富培訓方式,強化培訓力度,對中小企業領導層、信息化技術骨干、關鍵環節管理者等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發揮主要作用的人員,從頂層規劃、診斷貫標、實施運維、效益評估等方面形成體系化培訓保障,為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提供人才支撐。
(六)監督保障。
堅持目標導向,以項目為抓手,緊盯關鍵環節,建立績效監督管理機制,將工作目標按年度分解至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落實執行并進行績效考核,確保試點工作保質保量按時推進。加強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平臺建設主體、運維單位、試點企業以及數字化服務商的日常監督管理,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全程跟蹤檢查。按年度工作計劃,跟蹤督促完成指標任務,強化對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和使用效果評估,為持續深入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的監督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