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質量品牌、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質量管理、提高市場效率的基礎性制度,具有市場化、國際化的突出特點,被業內稱為質量管理的“體檢證”、市場經濟的“信用證”、國際貿易的“通行證”,在加強市場監管、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全市市場監管系統要立足鹽城發展定位和資源稟賦優勢,充分發揮質量工作職能作用,因地制宜推出更多的改革創新項目,著力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質量工作品牌,形成與推進新型工業化、高水平農業強市建設、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加適配的質量發展優勢。本期推出的專題是阜寧縣市場監管局擦亮有機“金名片”、打造發展“聚寶盆”的經驗做法,供各地相互借鑒、共同提高。
——擦亮有機“金名片” 打造發展“聚寶盆”
阜寧縣地處里下河下游地區,生態優良,環境優美,氣候溫和,河網密布,土壤肥潤,是著名的“中國長壽之鄉”,擁有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等稱號,素有“江淮樂地”之稱,具有發展有機產業的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農業基礎三大優勢。截至目前,阜寧縣有機種植基地面積807.93公頃,產量9313.25噸,有機養殖面積37.43公頃,產量353.53噸,有機加工企業4家,產量668.5噸,有機農業產值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8%。
近年來,阜寧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大力實施“質量強縣、生態強縣、品牌強縣”戰略,以推進“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建設為主抓手,堅定不移發展稻米、蔬菜、水果、糖等有機產業,持續推動區域經濟提質升級,實現了“建一方基地、樹一塊品牌、建一片市場、帶一地農民致富”的預期目標。
(一)統籌推進,提升政府主導力。研究印發《加快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縣建設的實施意見》、《阜寧縣有機農業發展規劃》等指導性文件,成立以縣委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市場監管、農業農村等多部門為成員的有機農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布局全縣有機產業發展工作。阜寧縣所屬各鎮、村兩級均成立工作專班,推動各項重點任務落地落實,形成了縣、鎮、村“一盤棋”工作格局。
(二)精準滴灌,提升政策扶持力。出臺《推進有機稻米基地建設工程的實施意見》,明確縣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萬元,對首次通過有機產品認證的企業給予4萬元獎勵。與江蘇省農業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簽訂戰略協議,設立3000萬元風險補償資金,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有機農業注入新動力。鼓勵創建有機產品品牌,形成“七彩阜寧”、有機紅糖、“阜鼎”、“綠鑫”等多個區域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
(三)技術孵化,提升新質生產力。邀請高校、部門和機構專家,開設有機產業發展大講堂,舉辦稻米種植、蔬菜園藝、生態養殖等專題培訓班,提供有機產品種植、生產等技術指導,年培訓農民超3000人次。實施有機產品選育培育工程,推廣“首席專家指點、農技人員蹲點、業務團隊建點”“三點”工作法,指導北大荒豐緣(江蘇)食品有限公司等8家本地企業共34個有機產品順利通過有機產品認證。
(四)全域監管,提升安全保障力。一方面,推廣有機稻生態循環種植、“水稻+油菜”輪作、“水稻+瓜菜”輪作,通過物理防治蟲害和周邊養殖場有機肥料,實現生產中化學農藥、化學肥料零使用,有效避免對有機產品生產環境的污染,從源頭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另一方面,加強有機種植基地水源、土壤、空氣等環境因素監測,嚴格規范有機產品認證標識使用,全面保障有機產品質量安全,有機產品質量合格率達99%以上。
自該項工作開展以來,阜寧縣有機產品多次亮相各大農博會、展覽會,贏得了眾多國內外采購商和消費者的青睞,知名度和美譽度持續攀升,釋放出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其中,地處阜寧縣吳灘街道的頂汁味有限公司,旗下擁有有機姜糖、紅糖等12款產品,每天的平臺接單量都在3000單以上,全年銷售額超5000萬元,推動該街道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6萬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