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省有關部門和單位:
為充分發揮我省豐富的文化、旅游、體育、大健康資源優勢和潛力,發展壯大文體康旅裝備產業,培育新的產業賽道,助推多彩貴州文化強省和質量強省建設,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們研究制定了《關于支持文體康旅裝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
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 貴州省體育局
2024年5月30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于支持文體康旅裝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為充分發揮貴州豐富的文化、旅游、體育、大健康資源優勢和發展潛力,培育壯大文體康旅裝備產業,助推多彩貴州文化強省和質量強省建設,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和對貴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加強部門聯動,強化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文化、體育、大健康養生、旅游等裝備及產品,加大推廣應用,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具有貴州特色的文體康旅裝備產業集聚區。
(二)發展重點
1.文化裝備及產品。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重點發展文教辦公用品、樂器、影音設備、工藝美術及禮儀用品、文化及辦公用機械。深度挖掘民族文化資源,積極發展苗繡服飾等傳統工藝品,深化創意設計,突出文化魅力,引進培育優質市場主體,打造集設計、生產、營銷、品牌等于一體的文化裝備及民族文化創意產品產業生態。
2.體育裝備及產品。依托貴州山地運動資源優勢,大力引進優強企業,重點發展體育器械、運動服裝等體育裝備產品,積極發展露營、登山、槳板、皮劃艇、戶外騎行、山地越野、冬季運動、運動便攜式儲能電池、運動安全保障設備,打造戶外運動裝備制造集聚區。
3.大健康養生裝備及產品。圍繞醫療、健康、養生、養老等領域需求,重點發展醫療設備及儀器、健康管理設備、康復輔具、服務機器人制造,推動相關產品在醫療機構、養老、社區、康復中心等服務行業的應用,持續推動行業深度融合發展。
4.旅游裝備及產品。搶抓我省旅游產業發展機遇,支持索道纜車、旅游客運車輛、景區擺渡車輛、旅居車、景區觀光車、營地裝備、低空旅游裝備及內河游艇游船等旅游交通裝備和應急裝備加快發展,積極培育夜間旅游裝備、智能旅游裝備、移動裝配式民宿、游樂游藝設施設備、數字化體驗產品、觀光電梯等旅游基礎設施裝備產業,推動相關產品在景區、度假區、鄉村旅游點推廣應用,打造特色旅游裝備產業集聚區。
二、主要措施
(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1.培育特色產業集聚區。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充分發揮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生態環境和產業基礎等優勢,按照集聚集約、突出特色、錯位發展的原則,推動文體康旅與裝備制造融合發展,建設文體康旅裝備產業集聚區。支持貴陽市修文縣、花溪區等地建設文體康旅裝備產業園區;支持正安縣建設吉他文化產業園、都勻市建設運動休閑服飾產業園、錦屏縣建設羽毛球產業園等特色產業園。(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體育局,相關市(州)人民政府)
2.積極承接產業轉移。鼓勵各地發揮資源和要素優勢,聚焦建鏈補鏈延鏈,積極有序承接東部地區等文體康旅裝備產業轉移,圍繞山地運動、山地旅游、文化、醫療康養等領域打造文體康旅裝備特色品牌,著力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責任單位:省投資促進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支持企業發展壯大
3.大力支持項目建設。鼓勵文體康旅裝備制造企業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實施技術改造,提升企業生產能力。支持圍繞整機龍頭企業完善產業配套體系,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產業發展基金等對符合條件的文體康旅裝備產業項目建設及改造升級給予支持。各市(州)人民政府要聚焦工業主導產業“一圖三清單”,結合區域文體康旅裝備產業基礎,增強招商引資針對性和實效性,招引一批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文體康旅裝備優質項目。(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文化和旅游廳、黔晟國有資產公司,各市(州)人民政府)
4.加強企業主體培育。鼓勵文體康旅裝備中小企業做專做精,積極推進企業“個轉企、小升規”培育工作,對于當年度新上規入統的企業,一次性給予20萬元獎勵。鼓勵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對新認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培育企業,分別按照每戶100萬元、60萬元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市(州)人民政府)
5.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支持文體康旅裝備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對營業收入首次突破百億級、十億級的文體康旅裝備制造企業,分檔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單戶企業(一級企業)獎勵不低于200萬元,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對文體康旅裝備制造企業,在境內主板上市的一次性獎勵400萬元,在創業板、科創板、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一次性獎勵350萬元,在新三板掛牌的一次性獎勵50萬元。(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委金融辦、省財政廳,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提升產業創新能力
6.支持創新平臺建設。支持文體康旅裝備制造企業建設創新平臺,對新認定的文體康旅裝備制造企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給予一次性補助100萬元,對新認定的文體康旅裝備制造企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省級工業設計中心給予一次性補助50萬元。(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市(州)人民政府)
7.支持產品研發創新。圍繞文體康旅裝備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聚焦產業鏈短板弱項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新產品開發,省科技創新發展專項資金、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科技創新和產品開發項目給予支持。(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市(州)人民政府)
8.推動數字化改造。落實《支持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按照貴州省工業領域數字化改造導向目錄,支持文體康旅裝備制造企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推動低成本、模塊化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在文體康旅裝備制造企業部署應用,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業態。(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市(州)人民政府)
(四)支持品牌培育和市場推廣
9.推進品牌建設培育。依托貴州山地旅游、民族文化資源和“多彩貴州”品牌資源優勢,圍繞索道纜車、旅游觀光車、民族民間工藝品等培育一批品牌精品,大力引進文體康旅裝備行業知名品牌。鼓勵企業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模式,開展質量管理數字化升級,建立全周期全流程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提升產品品質。推進品牌市場化運營,支持企業打造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營銷場景。(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市場監管局、省投資促進局、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市(州)人民政府)
10.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充分挖掘我省民族文化、歷史文化等豐富內涵,開展文化與裝備品牌的聯動宣傳推廣,支持依托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山地旅游大會、國際馬拉松賽等重大活動以及“村超”“村BA”等熱門文化IP宣傳推廣文體康旅裝備。支持企業積極參加國內外知名展會、舉辦產品推介會等市場活動,提升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商務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體育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11.支持文體康旅裝備及產品推廣應用。鼓勵旅游景區、度假區、旅游星級飯店、鄉村旅游點、旅游商業街區、體育場館等場所設置貴州特色旅游商品、體育用品專柜或專賣店,促進文體康旅產品消費。積極引進運營主體和社會資本,建設一批戶外運動基地、旅游(旅居)車露營基地、休閑體驗基地等商旅融合載體,構建文體康旅裝備特色消費場景。(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體育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12.加強統籌協調。充分發揮省新型工業化領導小組、省旅游產業化專項組統籌協調作用,加強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省有關單位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根據職能職責,積極做好文體康旅裝備產業發展各項工作。(責任單位:省有關部門及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13.優化融資環境。鼓勵金融機構為文體康旅裝備制造企業提供有針對性、多元化的金融支持,推動設立文體康旅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完善風險代償補償機制,充分發揮省中小企業信貸通等作用,支持和引導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通過擴大擔保業務規模、弱化反擔保要求、保持較低擔保費率等措施,為文體康旅裝備制造企業提供更加有效的擔保支持。(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委金融辦、省國資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財政廳、黔晟國有資產公司,相關市(州)人民政府)
14.強化人才支撐。建立完善產教融合機制,大力實施“星光培訓”工程,加大文體康旅裝備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支持文體康旅裝備制造企業引進培育的高層次人才申請“高層次人才服務綠卡”,人才持卡可按規定享受優惠政策和便捷服務,營造人才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深入實施“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黔歸人才計劃”“黔靈訪問學者計劃”等引才計劃,依托中國貴州人才博覽會、省外知名高校專項人才引聘等引才活動載體,加大政策、計劃宣傳力度,吸引更多文體康旅裝備產業優秀人才來黔創新創業。(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貴州科學院,各市(州)人民政府)
本實施意見由省委宣傳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體育局按職責負責解釋,有效期三年。